2024/9/26

如果你便匆名你就会有很多朋友可以说话,你不会都是一个人感到孤丹。

2024/10/13

重读发现了一个好泪目的细节,原来查理之前不会打逗号,都用句号断句。

2024/10/15

突然发现这本书是查理的第一视角独白。文字描写的内容除了事件外其他内容几乎是查理视角的感受。那么,对于很多剧情,我们是不是应该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查理的成长和变化(可恶,不能被查理给骗了)🤔

2024/10/18

友情

为什么聪明反而不受面包店“朋友”的欢迎?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面包店的伙计主要分为两种:他们是以“弗兰克”为代表的霸凌者。他们对查理产生了极大的愤怒,抗拒。而这些均起于他们理所当然的霸凌——被霸凌者无法理解其行为的霸凌。
      当查理逐渐理解事情的真相时,他们经历了:
      1.愤怒:当掌控之物表现出失控时,自以为是的支配者一如既往地进行低劣卑鄙的侮辱。不遂他愿,发生的两级反转使他感到惊讶,愤怒。
      2.抗拒:如果他们的霸凌是黑夜行凶,那么查理的智慧就是打开了那盏揭示案发现场的夜灯。他们彻头彻尾地自知行为的恶劣。所以在查理展现出超乎他们预期的智慧时,他们开始逃避,不愿与查理有更多的交集。
      很可惜,高智只是提升了查理的理解能力,可量化的数值还需要后续持续的学习和阅读。所以他们第二次用查理暂时无法掌握理解的性进行挑衅,并且暂时的成功。这是对查理的一次试探,是对查理的“醒悟”的报复,但这并不会让查理停止对世界的探索。
      面包店里还有一类特殊的存在——“金皮”。他们对查理并无恶意,但时代的背景和环境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与查理从书本中学到的截然不同,他们更倾向于实用主义而非道德。查理对世界的莽撞探索,无意中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感到不适,甚至有些指责查理忘恩负义。因此,他们也逐渐与查理疏远。

总结来说,真正的友谊往往建立在共同的兴趣和价值观之上。查理变为高智前,因自身的缺陷或多或少与面包店伙计们产生连结;变为高智后,查理失去了他原来的属性,他变得不会被霸凌、不会需要怜悯,不用为了融入所谓的集体去讨好别人了。可执念让他去成人学校去找艾丽丝学习,让他回到面包店,让他去找父母,让他最后甘愿回到他从小以来恐惧的沃伦之家。令人惋惜的是,这都是查理Personality的体现,是合理的,因此,所谓的“朋友”的疏远是不可避免的。毕竟,越是自我的人越是孤单。

Expandable Content
Peer Insights

我觉得当查理比他们笨的时候,他们对查理的友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当查理变聪明之后,查理有时说出他们不理解的话在他们眼中是一种卖弄和对自己的嘲讽,他们变成了之前的查理,这种地位上的转换让他们无法接受。

2024/10/21

爱情

查理与费伊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关于情感,类似于亲情、爱情、友情等,虽然它不是纯粹客观地脱离了人的因素,但我发现这些质朴的东西不太受时间的束缚。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物质世界的丰富,人对于这些精神世界的追求逐渐降低了。
      话说,查理与费伊的爱情起于荷尔蒙的吸引:查理被费伊的活力与激情所吸引,如同飞蛾扑火,无法抗拒那耀眼的光芒。费伊对查理的好奇心,如同探索未知的旅程,她愿意为查理走过那段探索自我的孤独之路的过程中排解苦闷。
      费伊为人坦率真诚,聪明且善良,天性浪漫,富有创造力。然而,命运的轨迹并未将她与查理紧紧相连,他们如同两条平行的河流,虽相近却永不相交。在查理眼中,爱情是自私的。而费伊,她追求的是爱情的新鲜感与激情的火花。只有那些能够激起她内心的涟漪,才能留住她那颗向往自由的心。对于查理平淡无奇的生活,费伊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乏味。
      爱情,我认为至少是要给彼此带来快乐。费伊的选择,如同她的性格一样,纯粹而直接。她所爱的,是那个勇敢地挣脱束缚、与她一同疯狂起舞的查理,是那个与她共饮、共舞、共享爱的查理。她的爱是无条件的,她不追问查理的过往,不在意查理的糗样。因此,当查理将更多的时间倾注于自我探索的旅程,去思考人生价值何许时,她的离去,便如同智慧悄然从查理指尖滑落的细沙,随风而逝。

查理在费伊的生命旅程中,不过是匆匆过客,因一场意外而邂逅,在相处过程中,他们各取所需。最后,当一方的渴望未能得到满足,这段关系便悄然落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费伊知趣的离开对查理而言是一份馈赠,他理解了什么是爱,肉体的欢愉是短暂的,现在他终于可以把全部的爱留给艾丽丝。

查理与艾丽丝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如果费伊的爱是纯粹肉体的激情,那么艾丽丝之于查理的爱是多元的:包含了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如同父母般的鼓励与支持,像朋友一样的理解和陪伴,对查理的欣赏与倾慕,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查理解决个人难题,并默默守候他的归来,她能够真诚地向查理敞开心扉,能够宽恕查理的一时傲慢,能够原谅查理暂时的傲慢并加以引导。
      她的身份多重而丰富,既是查理的导师,又是他的知己,他的“父母”,以及他的爱人。艾丽丝了解查理的一切,她知道关于查理童年遭受的不公、知道面包店伙计对他的恶意、哈丽雅特情书事件、查理妈妈畸形的性教育惩罚、中年妇女暴露狂等。但就如同她引导查理一样,她将这些问题交还给了查理,他自己去解答。

艾丽丝在情感上非常成熟:
      在查理重获智慧的初期,艾丽丝将查理的突然示爱更多地视作青少年的性冲动。同时因为查理肩负着医学使命,艾丽丝的责任感驱使着她去更主动了解新的查理。
      在查理的智慧逐渐增长时,艾丽丝虽然将他对自己的爱慕归因于社交圈中女性稀缺以及恋母情结。然而,在与查理深入交流后,她被他的真诚和坚持所打动,最终答应了与他约会。
      当查理面临性行为障碍和情感认知障碍时,陷入了对童年阴影的抗争和对爱情的纯粹性的探索时,艾丽丝并未离他而去,而是她默默在角落里整理自己的情绪,给查理留足了处理问题的空间。在故事的尾声,她帮助查理克服心魔,并承诺会适时离开,陪伴他度过那个暴躁、反复无常的生命终期,无条件地给予耐心和支持。那不是出于仁慈或怜悯的情感,那是爱。(T.T太好了吧)

艾丽丝是近乎完美的。查理失去智慧时,她是上天给予他的恩赐,只是那时他尚未具备爱人的能力。查理因一次手术重获智慧,重新认识了他命中注定的爱人。查理是幸福的,他已拥有了其他人穷极一生也寻觅不到的宝藏。但代价是什么呢?艾丽丝会就此忘记查理吗?这段感情会因查理的个人意志而终结吗?也许爱与痛总是相生相伴,它们在生命的天平上,永远守恒。

亲情

查理与他的家庭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在心智的成熟的路上,查理逐渐领悟到他曾被父母无条件地爱过、被歇斯底里地拯救过。查理妈妈的那份偏执既是她能挡在所有人之前维护查理的铠甲,也是冷酷的菜刀——无情掠夺走对查理所有的爱。
      某种意义上,是父母的爱与期待推动着查理走向手术台。在获得智慧后,查理渴望实现他妈妈的夙愿:让妈妈知道,他是她最骄傲的孩子;留下那份报告,让妈妈可以向世人宣告,她拥有一个最优秀的孩子。(唉,小天使只是渴望父母的爱,渴望被给予更多的耐心、鼓励)

2024/10/31

关于阿尔吉侬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在我看来,书名《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如同一首哀伤的挽歌,阿尔吉侬,这个小小的生命,成为了查理的镜像,映射出另一条悲剧线。
      查理一直渴望被视作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仅仅是实验的附属品。他拥有挣扎与反抗的权利,而阿尔吉侬,却连选择的自由都被剥夺。即使获得了智慧,它的余生却注定要在囚笼中度过,无尽的实验成为它命运的枷锁。好在查理能够理解了阿尔吉侬,他能感受到那种被当作实验品展示的赤裸裸的痛苦。
      当阿尔吉侬的智力开始衰退,它挣扎、失控、无可奈何,无法接受那惨淡的现实,表现出深深的绝望,这无疑是查理命运的另一面写照。查理也清楚,他的未来同样笼罩在绝望之下,命定于空间与时间之中渐渐凋零。但相较于阿尔吉侬,查理又是幸运的。他曾经历过友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亲情的深沉,这些经历让他明白了他是谁、他的过去、他的未来,赋予了他同理心和与智慧相匹配的成熟心智。查理学会了如何克服童年的阴影和恐惧,他希望以一种释然的姿态,走向了孤独而宁静的死亡终途。(虽然不如他所愿T.T)
      他的生命,如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虽然最终会凋谢,但关于智慧、爱与生命意义的探索不会消逝。

最泪目的几个情节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1. 查理一直抗拒着成为“实验品”,但他和阿尔吉侬的结局却是用自己余下的“生命”去验证公式的正确性,用自己的终结去验证自己设计的实验。
      2. 在智力消散前,去马克斯街与自己的妈妈和妹妹和解,明明已经拥有了成为“妹妹的好大哥”、“妈妈的好儿子”的机会,却受限于时间,带走了一切,只留下了最纯粹的爱。(真正的家人侠)
      3. “纪妮安小姐。”

IntheEnd

Expandable Content
I Feel

在我眼中,查理的成长之旅,宛如初生婴儿般,以一颗纯净的心灵重新触摸这个世界:
      1. 初生之啼: 查理重获智慧的第一缕情绪,是他的愤怒,带着新生的力量与冲动。有对从前愚笨自己的愤怒,对他人恶意的愤怒,因误解产生的愤怒(罗夏实验)。
      2. 探索与好奇: 查理的心灵久旱逢甘霖,逐渐在文字的滋养下苏醒。他沉浸在书海之中,是一位探求知识的旅客,渴望与那些学生们共同探讨那些“高尚”的话题:宗教的神秘、政治的复杂、文学的深邃、艺术的美妙。
      他的灵魂在知识的殿堂中升华,每翻过一页书,就如同揭开了一层面纱,让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然而,在学习的旅途中,查理也不可避免地窥见了那些不那么光彩的一面。他目睹了教授们在名利的追逐中争执不休,那些曾经在他心中崇高的形象,逐渐失去了光环。查理的眼中,那些曾经被神化的学者,如今也不过是凡人。
      3. 敏感、嫉妒、傲慢: 查理的智慧超出了普通人的范畴,被自己从书中学习的内容一叶障目。他不理解人的七情六欲,照本宣科般地站在自己构筑的道德高塔上去Judge每一个人:对面包店范妮的宗教信仰嗤之以鼻(最搞笑的是坐飞机的恐惧让查理想起上帝)、对金皮的精致利己深恶痛绝、对弗兰克的底层思维鄙夷(将面包店对他的敌意全归结于对自己智慧的痛恨与嫉妒)、对艾丽丝成熟的爱情观感到不适、认为教授们知识领域的有限是一种虚伪和肤浅。此时,查理将众人对他的敌意归结于自身智慧的出现,真正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构建出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体系。他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缺乏同理心,这使得矛盾如同滚雪球般愈演愈烈,难以平息。

4. 人性情感调和智慧的尖锐:伯特对查理的怒斥让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超出常人的认知不能作为随意评判他人的武器,在事情不知全貌的情况下,仅凭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去审判他人,是一种错误且武断的行为。(非常推荐查理去读《师说》),他需要去感受人性和情感,去理解他人和爱人。
      5. 在孤独中了解本我:查理探索自己的过去,缓缓溯流而上,探寻着那些与父母共度的岁月。在那些斑驳的记忆里寻觅,他逐渐揭开了内心深处的执念、恐惧与欲望的面纱。他领悟到了,那些渴望的读写能力、面包的烘焙技艺、成人课程的学识、能否变聪慧,都不过是浮光掠影。真正灵魂深处所渴望的,是那些从孩提时代起就遗失的尊重与认同。
      6. 接受命定之死:查理不再过于缅怀沉浸于过去,不再担忧未来,懂得了同理心、尊重、包容,明白了人生孤独是常态。关于本我,查理已经得到了答案,但他仍需要为成千上万像他一样的患者献身,所以他算出了“阿尔吉侬——高登效应”,知天命,等待枯萎的降临。
      7. 智慧逐渐解体,人格逐渐消散,慢慢失去一路上所获得人性、情感、同理心,变成那个酣睡的婴儿。

Expandable Content
PS:

我们不会像查理那样,灵魂每时每刻都在枯萎,对着时间跟空间凝望。查理需要在消失前用尽全力解决自己的人生价值、存在意义等问题,而我们都还有时间去爱,去生活,去挖掘真正的自我。
      如果你看到这里了,非常感谢。Emm,这是真的真的真的很好的书,关于善良、孤独、爱与个人成长的故事,常读常新。别人问我,我应该不会说,哈哈哈~(腹黑脸)

不要再见

祝你幸福

一切悸动止于20250115